坚持专业特色融合 打造思政育人新体系

发布者:熊巧春发布时间:2021-03-24浏览次数:1841

    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江汉大学的“医学生现象”以一种实践探索的方式启发我们,打造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坚持“三全育人”,可以从专业特色融合破题。

    做好事难,一直做好事更难,有一颗仁爱之心是立德之本。一句话道出了高校思政育人实践的根本。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江汉大学医学院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好人好事,从救死扶伤到拾金不昧,从大一新生赵思哲到大四学姐孙甘霖,再到毕业校友夏思思、黄莹等人,他们为善不欲人知,行义不趋于利,这样一份情怀和操守,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这才是“医学生现象”真正可贵之处。而这一现象背后,是学院融合医学专业特色打造的一整套课程思政体系和“三全育人”机制。

    以“医德教育”为根本,不断丰富思政育人的教育实践内涵。高校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信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医学院通过医学誓词教育、学长领航、教师垂范等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医德教育经验,在此基础上,学院将医德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们的学生在遇到有人需要急救时能够挺身而出,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日常的课堂中,早就给学生们渗透了这些有人文关怀的内容,我们培养的医学生自然会具有一颗医者仁心。”医学院黄丽霞老师的一番话道出了“医学生现象”的本质,也道出了立德树人的真谛。

    以“三早教育”为依托,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育人实践。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往往要求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这也是学院“三早教育”的由来。在此基础上,学院不仅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新青年下乡、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发挥专业特长,更依托学院“三早教育”的合作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医院临床开展社会实践,定期到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三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为血液病等重症疾病儿童带去欢乐与人文关怀,长期联系武汉市残联和各大社区,举行残疾人义诊活动,年均服务人次达千余人。一位位优秀的医生就从这些实践中培养出来,成为学弟学妹们心目中的榜样,形成一种示范集群效应,这为“医学生现象”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课程改革”为手段,支撑起课程思政体系架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筑课程思政体系不是单纯的加减法,而是融合与创新。近年来,在学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大力拓展思政课内涵的背景下,医学院积极开展线上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提档升级,通过发挥“第三课堂”网络平台作用,运用微课、微电影、微视频、慕课等新型教学手段,构筑教学育人新阵地,不仅提升了教学示范效果,实现了教书育人的基本目标,更有机融合了知识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双重目标,为我们探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而立德的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思政大阵地,落实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课程思政体系的架构,不仅要讲好思政课,更要融合专业课;不仅要课程育人,更要实践育人;不仅要推进学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更要努力探索具有学院特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唯有如此,才能将思政育人工作真正融入到学校“双一流”建设中,为建成高水平城市大学奠定坚实之基。

   (校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