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说服力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

发布者:王琦发布时间:2017-03-30浏览次数:2066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2月6日召开,省委书记蒋超良出席并讲话。蒋超良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2月8日《湖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此,高校唯有切实做到“高举旗帜、坚定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改革创新”五个不动摇,方能持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育人立场。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立场不仅来自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高校教师之于当代大学生的说服力。

党在革命时期做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在做人的思想工作,用革命理想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所运用的理论武器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也不是纯粹的伶牙俐齿,而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们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样是在做人的思想工作,引导和改变人的思想既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又不能单纯依靠所谓“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而是必须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下面对面地做好说理和说服工作。

那么,高校思政工作的说理水平和说服力究竟从哪里来呢?立场自信源于理论自信,理论自信靠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深的理解,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时代化的精准认知,靠的是真正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显然,一个既不了解当代大学生特点,理论上又不够扎实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工作者。做好高校思政工作,靠的决不是人海战术,决不是口号暗示,决不是花里胡哨的教学手段,说到底还是在于能够将我们的理论真正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中国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悦诚服。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不可能是“批处理”的行为。当代大学生有其共性,更有其个性,同样一堂课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更不可能说服所有人。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漫灌”,更需“点滴”,这不是一项只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砸了大笔金钱、请了多少高水平专家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真正立德树人、塑造灵魂的技术活儿,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既要有共性的引导,更要有分类的指导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工作。改变一个人的思想需要一个过程,改变一群人的思想需要一个周期。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国梦、认同核心价值观同样不可能是一件“速成”的工作。高校思政工作的说服力离不开思政工作者持续发力,离不开高校教师始终言传身教,离不开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因此,高校干部的作风,高校的师德师风,以及高校的校风、学风直接关乎高校思政工作的说服力。因此,在切实增强高校思政工作说服力上下功夫,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绕不开的路径。

 (作者系汉江师范学院思政课副教授 胡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