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佳辅导员——徐晓晨

发布者:王琦发布时间:2017-05-25浏览次数:2560

于平凡之中见不平凡

徐晓晨,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江汉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2014级辅导员

2015年3月,获江汉大学参与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5年11月,获江汉大学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015年11月,获江汉大学2015年度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

2016年1月,获武汉市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016年9月,获江汉大学2016年军事技能训练“优秀指导教师”;

2016年9月,获江汉大学2016年征兵工作“优秀个人”

2014年7月入职以来,她已经在一线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奋斗了2年半的时间,在无数个风风雨雨中,她陪伴着学生的成长,见证青春路上的哭与笑、汗与泪,也在这白驹过隙般的时光荏苒中,逐渐实现了身份的转换、心理的转换以及角色的转换。

一、不甘平凡,业精于勤

从学生到老师,从校园到校园,从被服务者到为学生服务者,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多地是一种心理态度上的转变、角色定位上的转变。她相信“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做不好事情的人”,而“勤”字是克服工作恐惧症的杀手锏。于是,起早贪黑、周末加班、叫外卖、抽空就向同事及前辈请教、沟通,奔波于“办公室、寝室、家”之间,逐渐适应了这种忙碌的生活。同时,注重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动态,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与疑问,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就业、考研及生活上的困难,手机一刻不关机、QQ一刻不掉线,消息、电话第一时间回复;因此,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知心晨姐”。

二、不平凡展翼,用心理解工科生

作为文科生的她,“走出办公室、走进实验室,深入了解理科生的世界”成了她必不可少的课程。工作两年多来,无数次进出实验室,无数次惊呆的看着孩子们调试着自己根本看不懂的智能小车,她慢慢体会到“不做技术指引者、只做平台搭建人”的重要性,“将技术带出实验室,普惠更多人”成了她工作的第一原则。

为了做好校园文化节,在与实验室指导老师、社团骨干多次研讨、征询意见后,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你眼中的物理,我手中的游戏”——物动青春主题活动、“我在实验室说爱你”——DIY创意焊接大赛等。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成功促使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而且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物信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荣获校园文化节“最佳组织奖”。

三、不平凡落地,体会实践出真知

理工科学生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专业社团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的活动,更要走出去,实现科研的技术转化,促进科研创新。

她分析自我优势,坚持“工科生就要用技术秀出青春精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学院学科专业推动暑期社会实践特色运行,从发布课题指南,到第一、第二阶段培训、项目立项,两年来的暑假,不畏炎热酷暑,带领学生们奔跑于武汉三镇。同时,引导科研创新转化,鼓励专业社团投身科研作品的研发,团队数量、种类同比不断增长,两个项目分别荣获2015年、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一等奖第一名,并荣获“省级优秀团队”。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荣获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

四、平凡的岗位,造就不平凡的人生

去年下半年,她所带领的2012级学生进入了毕业季,工作量剧增,她每天早出晚归,一日三餐有保障的只有中饭,午休期间更是她最高效的办公时间。在各位领导、同事的关心支持下,她较好的完成了学校下达的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就业率达94.17%,考研率达24.7%,分别位列全校第三名。这群可爱的孩子中,走出了2名“校长奖学金”获得者,1名“校园学科竞赛之星”,2名学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且运营情况良好。

看着学生成长成才,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扬帆前行,不正是作为辅导员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吗?

她们做着平凡的工作,却感受着它的不平凡。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感受着奔放、年轻的热情,收获着学生带来的每一个喜悦和感动。她热爱这份工作,犹如学生热爱她一样。依旧,不改初心,不忘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