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有温度的讲座——著名诗人李强《诗歌创作与赏析》讲座侧记

发布者:王配才发布时间:2019-01-14浏览次数:3300

    1月11日下午,我校党委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李强在学术交流中心博雅厅为全体辅导员作专题报告。各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以及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全体老师共同聆听了报告。近年来,江汉大学打造诗歌校园,开展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专题讲座等,感受文化的魅力,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师生文化自信。

一场有温度的讲座

——著名诗人李强《诗歌创作与赏析》讲座侧记

诗歌是有温度的

    1月11日下午,一场名为《诗歌创作与赏析》的讲座在江汉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博雅厅举行,主讲人是著名诗人、校党委书记李强,听众为学校的全体辅导员。

    诗人说:“诗歌是有温度的。”他将《妈妈》《小苏》等作品的不同“温度”传递给在场的听众,驱散了冬日的严寒,融入在大家心头的是阵阵暖意。

    在我看来,诗歌是有温度的,这个讲座也是有“温度”的。我注意到,讲座开始后不久,诗人脱掉了外套;我还注意到,台下的听众,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诗歌应当是美好的、干净的

    诗人说:“一首好诗,寓意必须是美好的,语言必须是干净的,要有画面感,要有节奏感。”他为大家播放了诗朗诵:《有四片叶子的三叶草》《雨季来了》。诗人的这两首作品清雅、隽永,把听众带入两个不同画面所构成的意境,有自然景象,有人文风情,有历史典故,有心灵寄语。

    诗人列举自己的《这是我美丽的江大》和诗人李少君的《傍晚》,强调诗歌不需要堆砌很多的东西,应当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我作为主持人在讲座结束时讲了几点感想,联想到诗人曾为我发的一组照片写过一首诗《流水潺潺》,即兴背诵了一遍。我记住了这首诗,因为它具有诗人所说的好诗的审美要素。

“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诗人引用哲人海德格尔的这句名言,强调家乡是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他吟诵《记忆中的小镇》《一点点爱上这座城市》,诉说着对自己家乡和第二家乡的眷恋。此时,我脑海中萦绕着央视《记住乡愁》主题歌《心念》,有一句歌词让我过目难忘:“心心念念不已,总是在万家灯火闪亮”。我想,诗人对曾经生长的那个小镇,必定是“心心念念不已”,于是,流淌出一首首关于家乡的诗。

    诗人的高中同学说过:“最美的龙港在哪里?是在李强的诗里。”

    家乡,永远是诗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那里有写不尽的牵挂,有梦中时时闪现的“陈早香”。

诗歌是时代的心声

    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心声。可以用多种方式去记录一个时代,其中不能没有诗歌。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讴歌这个伟大的时代,诗人当然不会缺席。《武汉来了》《这是我亲爱的中国》《白雾茫茫》等诗作相继推出,大气、壮阔、昂扬、奔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诗人的眼中刻有那些奋斗者的身影,他讴歌那些撸起袖子的人、那些卷起裤子的人、那些埋头苦干的人、那些风雨兼程的人。我听过《武汉来了》多个版本的朗诵,每一次都感到激情澎湃,印象最深的是,诗人写到: “我在他们之中,我每一次抬头,都看见了彩虹。”

辅导员需要成为多面手

    李强书记多次跟我谈过一个观点,认为辅导员需要成为多面手。在讲座中,他建议大家提高文学修养,提升文字能力。对此,我深以为然。

    从事学生工作多年,我对辅导员的情况十分了解,大部分辅导员的文字基本功较为薄弱。换言之,文字能力不强是我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的短板,既影响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培育。因此,我在最后总结时又一次重申,希望全体辅导员自觉补短板,提升综合素质,要做到会写论文、公文、散文和诗歌、新闻文稿。

    学工部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组织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为辅导员能力素质的提升创造更好的环境。(撰稿:赵兴 摄影:郭焕泉)